【2016CTUC】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国际专题报告顺利召开

2016-10-26 14:14:53 来源:463永利官网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10月25日上午8点30分,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国际专题报告正式开始。

开场仪式由永利463官网仇文革教授主持,仇文革教授热烈欢迎了出席会议的嘉宾,并正式宣布国际专场开幕。接着仇文革教授邀请国际隧协(ITA)副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严金秀致辞。严金秀女士指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国内和国外的专家学者应共同迎接地下工程的新挑战。最后,由国际隧协(ITA)主席Mr. Tarcisio B.Celestino致辞。Mr. Tarcisio B.Celestino在致辞中动情地说,26年前ITA会议便在我们举办,很高兴能再次在西南交大举办隧道工程界的顶级会议,接着Mr. Tarcisio B.Celestino介绍了ITA的成立、发展和现状,肯定了中国在隧道工程领域做出的贡献,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随着Mr. Tarcisio B.Celestino致辞结束,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国际专题报告正式开始。

仇文革教授致辞欢迎

国际专场报告由严金秀女士主持。第一位汇报的专家是隧协前主席Einar Broch教授,Mr. Einar Broch介绍了挪威的隧道并且向我们分享了挪威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包括用于储水、储油的管道和用于公共建筑的地下工程。

Einar Broch 教授发言

接下来由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王建宇先生发言。王建宇研究员向我们介绍了在矿山法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几个热点问题。从设计、计算,到施工、检测,王建宇先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怎样正确看待“连续体模式”和“坍方公式”?如何规避坍塌风险?二衬紧跟是否能够起到预期效用?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展开,王建宇研究员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矿山法隧道所面临的挑战。

王建宇研究员发言

接着是前ITA主席 Martin C.Knights 发言。Mr.Martin C.Knights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以英国最近的三个主要工程为例,介绍了英国地下工程前期施工组织、地面沉降控制和盾构、TBM在英国的发展。在Mr.Martin C.Knights最后的演讲中,他提出“do the design beforehead”,并指出只有做好前期规划设计,才能在规定时间内、预算范围内做出让业主满意的工程。

Martin C.Knights发言

其次发言的嘉宾是山东大学李术才教授。李术才教授首先介绍了综合超前预报技术,然后引入突水、突泥的工程事故,提出了专门针对突水、突泥的超前预报技术。通过实际工程检验,确定了以超前探查为指导的注浆填充在工程实际中是可行的。在李教授演讲的最后,还展示了现阶段在突涌水灾害治理中发明的专用仪器、综合定量超前预报方法和专用材料。

李术才教授发言

接下来演讲的嘉宾是大连理工大学唐春安教授。唐春安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岩爆,因此唐教授的汇报以岩爆为核心展开。首先他肯定了数值模拟在岩爆研究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在岩爆数值模拟中存在的三个主要的关注点。然后,唐教授将岩爆与地震作对比,解释了为什么岩爆是可以预警的。

唐春安教授发言

下一位演讲的嘉宾是前ITA主席,来自韩国的In-Mo Lee,他的报告是关于海底隧道技术问题。In-Mo Lee教授介绍了济州岛海底高速通道的前期准备,并结合BIM技术,介绍了地下工程的防灾、救灾。

In-Mo Lee教授发言

接下来是由王明年教授代替邓铭江教授做汇报。王明年教授主要介绍了高海拔隧道中存在的含氧量较低的问题:随着隧道进尺深入,含氧量持续下降,形成了类似于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隧道建设的状况。王明年教授结合人体生理学,确定了隧道缺氧分析标准,并提出了不同工序条件下的供养方式。随后,王明年教授通过劳动强度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了高海拔地区的安全劳动时间。最后,他提出了未来高海拔地区施工的方向——机械化施工和电气化施工。

王明年教授发言

然后进行演讲的嘉宾是成都理工大学李天斌教授。他的演讲主题是隧道大变形机制、预测和防治。李教授介绍了大变形灾害特点,为什么大变形难以控制,并讲述了原因。其次,他分析了大变形力学机制,大变形预测和非对称大变形及其防治。

李天斌教授发言

上午最后一位演讲专家是仇文革教授。仇文革教授的演讲别出心裁,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一个自然与工程貌似对立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围岩都是差的,都需要支护?由这个问题作为主线,并以黄土窑洞、龙游石窟、土耳其地下洞室为例,仇老师针对少支护,甚至不支护的工法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实际,确定这种顺应自然的方式是一个有前途、可持续、绿色的地下结构施工方法。

仇文革教授发言

会议期间,记者抽空采访了Tarcisio B. Celestino和Martin C.Knights先生,两位外国专家均对中国的地铁建设表示了极大的肯定。

会间采访Tarcisio B. Celestino教授

下午的会议由白云教授主持,白云教授来自同济大学,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英国土木工程学会资深会员(FICE)、英国注册土木工程师(CEng)。

主持人白云教授

下午场的第一位汇报嘉宾是现ITA主席Tarcisio B. Celestino。Mr. Tarcisio B. Celestino演讲中的分析方式比较独特,根据城市地铁罢工后,导致地面交通量增加,影响城市的空气质量、通行质量,从而得到地铁对于大城市的重要性,以及修建地下工程的必要性。

Tarcisio B. Celestino发言

然后,演讲嘉宾是铁一院副总工李国良。李老师演讲的主题是黄土隧道地基湿陷性问题研究。李老师首先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特性,以郑西高铁和宝兰高铁为工程实例,讲述了湿陷性黄土区域隧道设计及施工遇到的问题。

李国良老师发言

接下来是前ITA主席Sφren Degn Eskesen演讲。Sφren Degn Eskesen的演讲主要介绍了哥本哈根市地铁设计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向我们分享了哥本哈根地铁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

Sφren Degn Eskesen发言

接下来一位来自中国电建的演讲人代替中国电建成勘院总工程师余挺,介绍了中国电建在隧道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展示了中国电建在代表性工程上采用的创新发明。

诺丁汉大学地质力学中心主任Alec Marshall介绍了greenfield 隧道在沙性地层中的应力分析。通过数值分析和离心机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耦合,最终得到一个合理的分析结果。

Alec Marshall发言

最后一位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一位代表代替副总经理程永亮进行演讲。介绍了国产地下工程装备的新技术和国产地下装备的应用。

会议的最后,因为时间有限,有三名听众向演讲者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并且Alec Marshall、S?ren Degn Eskesen、Tarcisio B. Celestino、In-Mo Lee轮流回答了问题。

提问环节

至此,2016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九届年会国际专题报告圆满结束!

记者:高靖遥 赵秋晨 摄影:兰永强关笑代超龙 编辑:陈行

来源:463永利官网